文王易学文化研究中心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LEARNED RESOURCEFUL ,TIMES

民俗文化:人文始祖伏羲文化解读

分享到:
点击次数:10203097 更新时间:2020年06月02日09:47:06 打印此页 关闭


邓迈老师讲民俗文化:人文始祖伏羲文化解读



伏羲文化是伏羲时代产生的龙文化、玉文化、观天文化、姓氏文化、渔猎文化、太极八卦文化,原始文字与数字文化的总称。五千多年前出现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源头。传说伏羲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创八卦、别姓氏,倡导彩陶文化、玉石文化、龙文化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伏羲皇用爻片创作的“日月三爻图”是中华文字与数字的开端,也是中华易学的开端。因此,伏羲皇被历代中华儿女尊称为“人文始祖”。伏羲皇首创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伏羲简介

羲庙祭奠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这种对世界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并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龙师。禅于伯牛,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制历法,定节气,消息祝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始祖地位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个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有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相互融汇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是国人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历史性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三皇五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已逐步确立。“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伏羲与女娲是兄妹关系,后来结为夫妻。

史书记载
  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左传》、《管子》、《周易》、《庄子》、《荀子》、《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话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伏羲功业和始祖地位,影响甚大。

  在正史中,司马迁《史记》从五帝之首的黄帝记起,未为伏羲立传,但他在《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到了东汉班固的《汉书》,则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世系从黄帝推至伏羲,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诸语,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并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确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次为女娲、炎帝。梁代肖绮《〈拾遗记〉序》中说:“文起羲、炎”。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至唐开元间,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至此,伏羲在历史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文化贡献

  现代学者在解释“民族”的意义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种族血缘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们在讨论民族始祖的确认过程时,要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所载甚多,这些贡献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

文化开源
  首先,从民族文化的形成上来说,传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论衡·齐世》:“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智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描述了伏羲时代的社会状况。《礼记·礼运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础。所以,可以说,伏羲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

  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炎帝和黄帝相比,炎帝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

  嫁娶文明

  其次,从民族血缘的凝聚上说,伏羲时代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这是伏羲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

  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文化精典
民族文明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精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精典。中华文化其根是伏羲文化,博大包容,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因此,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的精典,可谓中华文明的精典。

  如果说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化,那么,人类文明则是文化的精典。“文化”者,“文”而“化之”,只用“文”才能推动历史的进程,才能创造人类文明。利用武力,不论其多么强大,都不能创造世界文明,只能破坏世界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华各民族大一统的基石。

  什么是中华文化?其实,中华文化就是伏羲文化。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伏羲文化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框架,是中华文化的脊梁。同时,伏羲文化也是远古文明的一个缩影。

  伏羲在六千多年前,所创造成的王业可谓昊昊然皇皇然矣!这些王业是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是古文化是古文明?

  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文化只包括精神一个方面。而伏羲的王业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如创网罟、始六畜等,其精神方面的如始建都、龙图腾、画八封、制嫁娶、正姓氏、创书契、始熟食、创音乐、创炙针等。现在,我们看来,上所列述的十一条,不论表面是属于物质的创造,还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创造,都是属于大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伏羲的发明,在人类的野蛮时代,上述不论哪一项,都是了不起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大事件,都牵涉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伏羲画八卦,揭示了天道“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科学观,这不仅是当代科学的“高科技”,龙的子孙后人,六千年来把其视为“无字天书”,今天仍旧不失“高科技”之称呼。其确切的定义,是中华远古文化,还是中华远古文明?

  关于文明与文明时代的概念与区分,美国人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文明时代”。他根据人类“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文明时代属于标音字母的出现和文字的出现,直至现代。分为古文明阶段与现代文明阶段。古代文明的标准有城市、贸易、简单的机械出现、古代艺术、科学、国家、军队、基督教等。

  伏羲被称为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五帝的“百王先”、“三皇之首”、“上上圣人”,“都”于宛丘,1984年发掘出了羲皇故都宛丘,方广百亩。被誉为近代地下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地下古城址。“城市”出现了吧!伏羲创网罟,执伏牺牲养成六畜,开创人类的畜牧时代,结束了茹毛饮血,开始吃熟食,也是一项人类的重大文明吧!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方始“一夫一妻”的对偶婚,正姓氏,别血缘,提高了人类的自身质量,又是一项关系人类的重大发明吧!不论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是其它关于考证中国文字的典藉,皆说八卦的八个符号,是中国方块字的“祖先”。中华原始文字出现了吧!特别是伏羲画了八卦,伏羲在六千年前竟创画了今天仍旧视为科学的“高科技”八卦,在伏羲时代竟出现了“高科技”?

  在两千多年前,晚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125年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世历千古,人更三圣”。三圣者伏羲、周文王与孔子也。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统治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般地说,中华文化是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释家文化。实际上,这“三家”是“一家”,三元归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教归易”。相传,伏羲在六千多年前画了八卦。八卦是天道大宇宙观的集中体现,是《易经》的理论纲领,古来被子称为“群经之首”。可以这样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理论纲领。

和谐社会

  太史公在《史记。孔子列传》说:孔子“读易苇编三绝”。这位儒家创始人在他的学说中,无不充满《易经》理论思想的灿烂光华。《易经》博大精深,其蕴藏的宇宙全息理论、自控理论、控它理论等,包含了天道、地道与人道。《易经》最高境界是“中和”。这里所说的所谓“中”,在阴阳思想里,它既不阴,也不是阳,这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形而上的无形的东西,才叫“中”;而“和”则是表现出来形而下的有形的东西,才叫“和”。这个最高境界里,正如《老子》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其道有其道,无其名有其名,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安乐的世界,祥和的世界。可见“中”的境界之崇高了。



上一条:民俗文化:烟台民俗文化解读 下一条:民俗文化:汉族民俗文化解读